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-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> 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>

互联网股票配资 粤东西北进入“两会时间”,四大关键词释放了哪些发展信号?

互联网股票配资 粤东西北进入“两会时间”,四大关键词释放了哪些发展信号?

连日来,随着各地两会的陆续召开互联网股票配资,粤东西北12市的发展信号逐渐明朗。两会不仅是代表委员们共商发展大计的重要时刻,更是粤东西北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。

从“融湾入海”到特色产业崛起,从区域协调发展到营商环境优化,四大关键词成为2025年粤东西北各地市两会的焦点,释放出粤东西北地区加速崛起、奋勇争先的强烈发展信号。

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两会时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记者梳理发现,粤东西北地市2025年GDP增长目标在5%—5.5%之间,截至目前,目标定得最高的为潮州的5.5%。各地市亮目标、比决心,纷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晒出了2024年的发展“成绩单”,并明确2025年的重点工作目标及安排。

粤东西北地市2025年经济目标

(注:其他地市暂未公布)

“融湾入海”

向新逐高发展加速跑

珠三角的对口帮扶协作、产业有序转移,是激发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。粤东西北能否乘势而上,分享更多红利?不少地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将服务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,通过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,谋求加速发展的契机。

汕尾2024年聚焦“融湾向深”,全面把握双向奔赴、聚势腾飞的“汕尾机遇”,交出了一份喜人的“成绩单”:

建设深圳市在省内首个帮扶协作、产业转移共建园区;全年引进大湾区产业项目136个中深圳产业项目有52个;向大湾区输送电量211.61亿千瓦时、占汕尾总发电量的71.29%;接待省内游客中深圳市游客占比超35%……

目光转到粤北,云浮虽然地处北部生态发展区,但交通距离与广州、佛山、肇庆十分接近,又是大湾区对接大西南的重要门户,在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节点作用。基于区位优势,云浮布局纵深实施“东融湾区、西接RCEP”策略,不断强化融湾“桥头堡”枢纽功能、广东“西大门”门户功能、“西江经济带”联动功能,主动融入广州都市圈。同时,深入推进产业融湾,在粤港澳大湾区创建一批园区、产业、科创等“反向飞地”。

广湛高铁云浮段加紧建设。受访者供图

河源也提出全域全面“融湾”“融深”,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,在交通、产业、人才、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与湾区和深圳的对接合作,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实现自身发展。

去年,梅龙高铁正式开通运营。梅州到广州、深圳由5个小时缩短到2小时内,梅州正式加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。今年,梅州将持续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,探索产业引进模式,融入广州国企产业链,兑现补助政策,推动重大项目纳规入库。

特色产业

“N+N”体系持续优化

广东省特色产业门类齐全、百花齐放,近年来,依托科技创新、延链补链、品牌打造等方式,粤东西北各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抢占新兴产业高地。

在各地市的两会上,“N+N”产业体系频繁被提及,成为会议热词。这些数字组合的背后,隐藏着以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振兴发展的密码。

阳江围绕“4+4+X”产业体系,精准招商;汕头强化创新赋能,做优“三新两特一大”产业体系;梅州推动传统产业升级,发展新兴产业与文旅经济;潮州实施产业倍增计划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;云浮实施“工业经济提档年”行动,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;河源推进产业建设大会战,壮大“1+3”产业。

数字的背后殊途同归,各地发展产业的规划都鲜明地体现了“制造业当家”的理念,将“因地制宜”的总体思路贯穿其中,依托当地优势产业进行布局,形成各具特色的“N+N”产业体系。

当前,传统制造业在粤东西北地区仍然占据产业结构的较高比例。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?这是摆在不少地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
老区苏区梅州拥抱产业焕新,提出抓好智能智造产业数字化集群、数字BPO产业园等项目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致力打造新型电子元器件、电池关键材料产业集聚区。同时,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,谋划建设先进材料、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,规划布局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产业,探索应急救援、物流运输、文旅消费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。

协调发展

“百千万工程”加力提速

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,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。粤东西北地区在经济总量、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与珠三角存在明显差距。对此,深入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下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,是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。

在粤东,潮州锚定提升县镇村发展能级,明确潮安“工业强区”、饶平“临港新城”、湘桥“中心城区”的发展定位,推进潮安区、饶平县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建设,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园区,发展镇域经济,扶持农村集体经济。2025年将继续打造示范点、示范带,突出抓好10个省典型镇、56个省典型村的培育,打造凤凰茶谷等8条示范带,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提档升级。

粤北云浮则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方面发力,以中心城区首位度、云浮西江经济带、空港经济区为牵引,明确各县(市、区)功能定位,推进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,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。激发镇域发展活力,统筹镇街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,实施“赋权强镇”专项行动,推进驻镇帮镇扶村等专项行动。

营商环境

激活高质量发展强磁场

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、激发经济发展活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透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,记者发现,粤东西北各地均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,深化改革,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
新汕头站。资料图片

汕头实施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工程,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,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,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,推动与大湾区规则衔接、机制对接。

那么,如何提高营商环境质量?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优化政务服务。阳江落实《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,探索建立“首席服务官”制度,打响“效率阳江、服务阳江、诚信阳江”品牌,为企业提供更高效、更优质的服务。

广湛高铁阳春东站站房主体工程已完成。图片来源:阳江日报

河源推动众多事项实现视频办、“免证办”“跨域办”、帮办代办,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,提高了办事效率。提升政务服务水平,减少了企业办事的时间和成本,提高了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
保障市场主体的资源要素需求,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支撑。云浮开展产业园区经济规模、主导产业、基础设施、资源要素、企业服务“五大提升行动”,加大土地收储力度,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厂房,为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落户提供坚实支撑。

金正龙贵金属产业园正在建设。资料图片

同时,推进零基预算改革,完善预算安排机制,加强预算收入统筹,深化税收征管改革,创新金融服务,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。

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,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容忽视。潮州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,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整治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,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查短补缺,推动“市场监管”“劳动就业”“登记财产”等关键指标争先进位,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

“融湾入海”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特色产业的“N+N”体系为经济增长筑牢根基,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加力提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,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则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……这些两会关键词背后,是粤东西北地区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。

当前,粤东西北地区正通过珠三角的对口帮扶协作、产业有序转移等措施,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,力求实现加速发展。各地市还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和优化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抢占新兴产业高地。

真抓实干往前赶,2025年,粤东西北地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,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,在南粤大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。

采写:南方+记者 魏钰 张俊

摄影:南方+记者 曾亮超 何森垚 张晓宜 见习记者 黄品(除署名外)

制表:南方+记者 魏钰互联网股票配资



相关资讯



Powered by 联华证券-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